行业新闻

福建永定:如何用80万元撬动1000万?

作者: 365bet体育注册   点击次数:    发布时间: 2025-11-16 10:11

初冬时节,永定区湖坑镇敖窑村的柿林里,枝头挂满了晚柿。谁曾想,曾经让村民担心的晚熟柿子如今变成了“黄金果子”——村里投资80万元新建了柿子加工厂,不仅复活了500万公斤未熟柿子,还撬动了超过1000万元的经济价值,让这个隐藏在深山里的村庄焕发了新的活力。 走过湖坑镇敖窑村的柿子加工厂,20多名工人正忙碌着采摘、剥皮、烘干、烹调。每个柿子经过一道工序后,就变成了包装精美的柿子,成为游客们珍爱购买的纪念品。这种晚熟柿子曾经是村民们的“烫手山芋”。由于晚于主产区上市,市场价格长期处于低位。邪恶拉格斯计算了一下采摘和运输成本高于售价,所以就让它烂在树上。 “以前我种了很多晚柿子,但不好卖,采摘和运输成本更差。后来,我们就任由柿子烂在树上,甚至把柿子树砍掉。”永定区湖坑镇敖鱼片山下村村民林金坤说。 今年5月,镇村干部入户调查发现这一情况后,多方筹集资金,于10月中旬建成了柿子加工厂。投资80万元的加工厂,让柿子从“烂在枝头”变成了“手捧着”。按目前收购价计算,500万公斤柿子直接产值达650万元;加工成柿饼后,每公斤价格可达25元。基于一个饼产量达20%,产值突破1000万元。 “以前1公斤只能卖几分钱,现在我们的柿子厂1.3元就可以买到,几乎没有运费。很多村民对种植柿子树又重新有了信心。我们现在正在筹划二期扩大产能,尝试改变胡克夫及周边地区晚熟的柿子。”永定区湖坑镇副镇长斯亚同凯信心十足地说。 更可喜的是,加工厂为当地30余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,人均月收入增加3000多元,真正实现了“上门干活、稳定赚钱”。通过“党支部+合作社+农户”的模式,如今,奥窑村的柿子不仅成为当地美食,还成为国外名人宣传家乡的“网红”纪念品。来自“腐烂从“树上”到“供给过剩”,80万元的投资不仅复活了500万公斤晚柿,还撬动了产业链上下游超千万元的价值,这背后是敖窑村对“小柿大产业”的精准谋划,是乡村振兴“小投入大回报”的生动实践。 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重点提出“强村富民”。 “永定区湖坑镇镇长徐文华说。 (中国日报福建记者站编辑:胡梅东通讯员:熊川陈景斌) WS6916E91FA310942CC49917EC https://fj.chinadaily.com.cn/a/202511/14/ws6916e91fa310942cc49917ec.html 版权保护:本网站发表的内容(包括文字、图片、多媒体信息等)版权归中国日报网(中国日报国际社)所有。文化传媒(北京)有限公司)独家使用。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许可和同意,禁止转载和使用。向中国日报提交评论:[email protected]